
杨艳 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州市皮肤病医院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及特色
作为广州市皮肤病医院业务骨干,承担荨麻疹及特应性皮炎(AD)两个专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1)参与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的建立;生物制剂治疗AD患者的随访(600余名患者),包括采用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联合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中重度AD)生物制剂及JAK-1抑制剂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相关发表机制的探讨(2023市校联合科研项目),已发表SCI论著(II区4.8分)一篇、SCI论文一篇(2.9分)、及中文论文一篇,正在结题中;单独发作于手足部位的AD、慢性光化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不同类型红斑狼疮及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AD面颈部应答不佳的患者用乌帕替尼治疗后可能疗效及机制的探讨。(2)参与荨麻疹专病门诊的建立;生物制剂治疗荨麻疹患者的随访(近700名患者),其中采用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598例,诱导性荨麻疹69例,荨麻疹性血管炎26例;参与研究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相关发表机制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CSU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以及CSU合并代谢异常的治疗和管理。
科研成果
1 广州地区23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变应原检测与分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31(5):294-296
2 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与CCR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24(1):14-16.
3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吡美莫司乳膏对成人型特应性皮炎患者PBMC产生eotaxin和CCR3表达的影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27(1):5-8
4 IL-33和IL1R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36(11):649-652
5 雷公藤多苷治疗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22,31(5):32-35
6 乌帕替尼治疗度普利尤单抗抵抗的面颈部特应性皮炎患者1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年3月CNKI网络首发
7 Dermatoscopy of the hair compared to three alternatives for the diagnosis of peidatric Netherton syndrome J Dermatol 2020 May;47(5):e195-e196
8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upadacitinib in patients with face and neck atopic dermatitis unresponsive to dupilumab J Dermatolog Treat 2023;34(1):2242540
9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upadacitinib versus dupilumab for moderate-to-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Immunopharmacol 2024;143(Pt 1):113383
课题成果
1 BCG-PSN对特应性皮炎患者PBMC中IL-33/IL1R1表达的研究 2017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一般引导项目(20171A011283) 已结题
2 IL-33/IL1RL1 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关联研究 2018年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A2018427) 已结题
3 Upadacitinib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评估及影响疗效的机制研究 2023年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编号:SL2022A03J00249)已发表SCI论著(II区4.8分)一篇、SCI论文一篇(2.9分)及中文论文一篇,正在结题中
著作及专利
参与翻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光皮肤病学》、《皮肤病光疗和光诊断学方法》、《皮肤病光疗指导手册》和《Ferri皮肤病实用速查》等专业书籍。
2024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压板式瘢痕注射助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