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方翼
更新时间:2024-12-20

【个人简介】

方翼 ,男,52岁,医学博士,主任药师、教授,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徐州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靶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中关村玖泰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创新联盟早期临床/BE研究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表观遗传药理专业委员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海洋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NMPA药品审评中心专家库成员,NMPA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专家库成员,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科技专家,《中国临床药理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等杂志编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医疗卫生援黔团核心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客座教授/临床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教育背景:

1984.09-1990.07  贵州省黔西县第一中学 初中、高中

1990.09-1995.07  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  理学学士

2003.09-2007.07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 医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95.07-200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药材处临床药理研究室

实习研究员、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

2008.12-至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主任,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教授

20013.08-至今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 硕士生导师

作为主要研究者,负责完成了260多项药物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国家1类创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如枸橼酸昔多芬、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乳酸卡德沙星注射液、尖吻蝮蛇血凝酶、D-聚甘酯片及注射液、盐酸埃他卡林片、苯烯莫德乳膏、盐酸戊乙奎醚、乌司他丁、二盐酸组胺、冻干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rE-4)、注射用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1(7-36)(rhGLP-1(7-36))等)、rhTNF-Fc、rhTNFa(m)-Fc、人源化TNFa单克隆抗体、重组人鼠嵌合TNFa单克隆抗体、重组HER2单克隆抗体、重组VEGF单克隆抗体、重组RANKL单抗、人源化IL-6抗体、全新抗内风湿性关节炎小肽FNS007、IL-4R单抗、IL-6R单抗、rhCNB、溶瘤病毒、特立帕肽、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6B11抗卵巢癌细胞、CAR-T细胞等。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创新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乳腺癌患者、胃癌、肝癌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药效动力学研究;创新药物PK/PD关联研究及定量药理学研究;大分子药物的生物相似性研究;创新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创新药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及细胞药物的早期临床研究等工作。


【联系邮箱】

fygk7000@163.com


【研究方向

临床试验、临床药理学、定量药理学


【主要科研项目】

参与或负责国家重大课题多项,如国家科技部“十三五”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用生物技术药物早期临床试验评价技术平台的建设”(GCP平台,编号2020ZX09201026)中I期平台的第三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的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GCP平台,编号2012ZX09303019)中I期平台的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1.1类化学新药苯烯莫德的临床研究(编号2011ZX09101-006-02,负责该药物I期临床研究)、“十二五”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冻干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临床研究(编号为2011ZX09101-004-05,负责I期临床研究及PK/PD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科研基金项目多项。

【所获荣誉和奖励】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三等奖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药学会科技进步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发明专利1项

【主要论文及著作(代表性)】

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260余篇及SCI期刊杂志发表70余篇,影响因子总计300以上。

1. First-in-human trial of SAR107375E, a novel small molecule anticoagulant with dual inhibition of factor Xa and factor IIa (IF=6.1).2023.11.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 2023 Nov 13:1-10.
 
2. Efficacy, safe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for TNF inhibitor therapy in rheumatic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F=5.0).2023.11. 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2023 Nov 4:63:152302.
 
3.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nti-BCM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reatment in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 (IF=5.6).2023.6.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3 Jun 20;14:1149138.
 
4. Phase I,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GB223, a Fully-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to RANKL,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 (IF=6.8).2023.9. Biodrugs. 2023 Sep;37(5):721-735.
 
5.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Gerilimzumab (GB224), a recombinant humanized interleukin-6 monoclonal antibody,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se-escalation study (IF=6.1).2023.2.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2023 Feb;32(2):161-170.
 
6.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Dose-Escalation Study of LY06006, a Recombinant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to RANKL, in Chinese Healthy Adults. (IF=5.6).2022.6.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2 Jun 15:13:893166.
 
7. Pharmacokinetic bioequivalence,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GB222, a bevacizumab biosimilar candidate, and bevacizumab in Chinese healthy mal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IF=6.1).2021.7.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 2022 Feb;22(2):253-262.
 

8.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8 GLP-1RA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network meta-analysis.(IF=5.6) 2021.6.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21 Jul:177:108904.

 
©1958- 广州医科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招生】37103094,【学生】37103085
【培养】37103086,【就业】37103092
【院长邮箱】gy_yjsy@gzh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