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梁文华
更新时间:2022-08-19

梁文华,男,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后合作导师,国自然优青基金获得者(肿瘤学),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综合病区主任。

个人简述: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2014届优秀毕业生。主要从事肺癌的综合诊疗工作,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综合诊治、新疗法(靶向及免疫治疗等)。作为何建行教授团队骨干,科研上主攻肺癌领域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包括:1.早期肺癌的演进机制及阻断;2.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3.肺癌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学术兼职包括: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秘书长及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与分子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及非小细胞肺癌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专家顾问等。

研究方向:肺癌的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

科研项目和成果:1、研发出国际首个早期肺癌血浆ctDNA甲基化诊断工具,可避免50%肺结节的过度治疗;2、创建了国际通用的早期肺癌多因素生存预测模型,被美国NCI机构列为唯一推荐模型;3、建立了肺癌淋巴结清扫的质控标准,提高肺癌术后10%生存率;4、首次从人群角度证实肺癌筛查降低死亡率,并发现多个肺癌高危因素;5、开创了超早期肺癌药物治疗的新模式。在新冠期间:1、完成新冠肺炎暴发趋势预测及人工智能诊断模型;2、世界首次发现癌症患者对新冠更易感、预后更差,首次提出免疫缺陷人群防疫策略;3、制定了全球首个新冠肺炎危重症预测模型,广泛应用于住院患者分流;探明全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预后及死亡风险因素。

2012年进入肿瘤研究领域至今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00,被引27000余次,H指数34,包括:J Clin Oncol, Lancet Oncol, BMJ,J Thorac Oncol,Cancer Res,Chest等杂志。多次于ASCO,ESMO,WCLC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发言或壁报展示。担任SCI杂志Transl Lung Cancer Res (IF 4.8)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作为PI或sub-PI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主持国自然等多个项目,总研究经费超过800万元:

主持项目:

1.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tDNA变异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索,广州市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主持;

2.基于循环肿瘤DNA的早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甲基化标志物的鉴定及无创预测工具的构建,国自然面上基金,主持;

3.原发性T790M耐药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两种敏感突变亚型之间的差异及其对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国自然青年基金,主持(已结题);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肺癌专病队列研究,国家重点专项,项目骨干;

5.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医学领军人才培养经费,主持。

6.肿瘤学(肺癌转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主持

所获奖项:人民网“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历届最年轻的获得者),2020年阿里达摩院青橙奖(医学首位获得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全国35位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排名第7),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排名第9),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广州医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钟南山团队)(排名第9),广州市高层次卫生重点人才,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Merit Award及世界肺癌大会(WCLC)Mentorship Award等,是国内首位获得四大国际肺癌学术会议优秀奖项的学者。2021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导师),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高教主赛道银奖(导师)。

部分代表性论文:

1.《肺癌早筛早诊的精准化探索》,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年,通讯作者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肺癌靶向治疗原发耐药的机制及临床对策》,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21年,通讯作者

3. Accurat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s using a noninvasive DNA methylation test,J Clin Invest 2021 May 17;131(10):e145973,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4.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15 Mar 10;33(8):861.第一作者

5. The Impact of Examined Lymph Node Count on Precise Staging and Long-term Survival of Resected NSCLC: A Population Study of the U.S. SEER Database and a Chinese Multi-Institutional Registry. J Clin Oncol 2017 Apr 10;35(11):1162-1170.第一作者

6.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irst lin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9, 367: 0-l5460.通讯作者

7. The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EGFR-TKIs treatment on residual GGO lesions after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1 Feb 21;6(1):73.通讯作者

8. Driving the Improvement of Lung Cancer Prognosis. Cancer Cell 2020 Oct 12;38(4):449-451.第一作者

9. Cancer patients in SARS-CoV-2 infection: a nationwide analysis in China. Lancet Oncology, 2020, 21(3): 35-337.第一作者

10.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Apr 30;382(18):1708-1720.共同第一作者

1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Risk Score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of Critical Illnes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JAMA Intern Med 2020 Aug 1;180(8):1081-1089.第一作者

12. Early triage of critically ill COVID-19 patients using deep learning.Nat Commun 2020 Jul 15;11(1):3543.第一作者

13. Optimal Starting Age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A Population Level Analysi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9, 14(4): e82-e84.5.通讯作者

 
©1958- 广州医科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招生】37103094,【学生】37103085
【培养】37103086,【就业】37103092
【院长邮箱】gy_yjsy@gzh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