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

邓西龙
更新时间:2024-05-16

邓西龙

女,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是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

教育经历:

(1) 2006-09 至 2009-06, 广州医科大学, 内科学, 硕士

(2) 1988-09 至 1993-07,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工作经历:

(1) 2013-11 至 今,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市八医院, 主任医师

(2) 2013-09 至 2013-11,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市八医院, 副主任医师

(3) 2012-09 至 2013-09,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CC/CCMD, 无

(4) 2006-11 至 2012-09,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市八医院, 副主任医师

(5) 1999-11 至 2006-11,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市八医院, 主治医师

(6) 1993-07 至 1999-11,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市八医院, 医师

学术任职和主要荣誉:

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和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202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入选“岭南名医录”。

研究方向:

重症感染。

(1) 传染病重症的综合救治:先后从事传染病科、内科和重症医学临床工作,擅长对感染性和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以及传染病重症的抢救。新冠疫情期间承担了新冠肺炎的会诊、重症病例的救治以及新冠康复者的随访工作。

(2) 肺孢子菌的基因组学研究:在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NIH做访问学者期间主要从事了肺孢子菌基因组学的研究,回国后继续了相关课题的研究。

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课题: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 2022YFC2304800, 重大传 染性疾病重症患者的全病程智能管理---重症化/死亡高风 险人群早期干预策 略和时机的探索和 优化, 2022- 12 至 2025-11, 2000万元, 在研, 参与

(2) 广州市科技局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 202201020527, 新型冠状病 毒病(COVID-19)重症预警与致病机理研究, 2022-04 至 2025-03, 200万元, 在研, 主持。

(3)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专项, 2021A1111110001, 不同新冠变异株感染者的 临床特征与临床救治研究, 2021-10 至 2022-09, 50万元, 结题, 主持

(4)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 A2020329,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肺孢 子菌肺炎快速病原学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应用价值探讨, 2020-07 至 2022-07, 0.5万元, 在研, 参与

(5)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般项目, 20201A011041, 重症超声的右心评估对重症感染导致ARDS患者治 疗管理的指导价值, 2020-04 至 2022-03, 1.5万元, 结题, 参与

(6) 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计划), 202008010008, 新冠肺炎出院病人 随防体系建设和治疗性全人单抗研制, 2020-03 至 2020-08, 80万元, 结题, 参与

(7)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应急项目, 2020YFC0845100, 血必净等中药的评价研究, 2020-01 至 2020-04, 100万元, 结题, 参与

近五年发表论文

代表性成果(2019年1月-20241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影响因子,出版单位和字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时间

署名情况

1

Prognostic Factors for COVID-19 Pneumonia Progression to Severe Symptoms Based on Earlier Clinical Featur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ntiers in medicine,P557453,IF=3.9

2020.10.5

通讯作者(第一)

2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bronchoalveolar epithelial dysfunc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Protein & cell,P680-687,IF=21.1

2020.7.15

通讯作者(第二)

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pinavir/Ritonavir or Arbidol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COVID-19: An Explorato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d (N Y).

Med (N Y).IF=17.0

2020 .4.16

通讯作者(第二)

4

Protectiv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to SARS-CoV-2 persist up to 1 year after recovery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

2021.8.17

通讯作者(第四)

5

Detectable 2019-nCoV viral RNA in blood is a strong indicator for the further clinical severity.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P4017-9,IF=13.2

2020.2.26

第一作者(第四)

6

Kinetics of Severity Biomarkers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of Methylprednisolone Therapy for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7.3

2022.3.8

通讯作者(第三)

7

Antigenic Drift of the Hemagglutinin from an Influenza A (H1N1) pdm09 Clinical Isolate Increases its Pathogenicity In Vitro.

Virologica Sinica,P1-8,IF=5.5

2021.4.12

通讯作者(第三)

8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Guangzhou, China.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P104661,IF=8.8

2020.10.14

共同第一(第三)

9

Immune response and severity of Omicron BA.5 reinfection among individuals previously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SARS-CoV-2 variants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7

2023.12.28

通讯作者(第一)

10

Diverse immune responses in vaccinated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symptoms after Omicron exposure during the recent outbreak in Guangzhou, China

Heliyon.IF=4.0

2024.01.10

通讯作者(第二)


 
©1958- 广州医科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招生】37103094,【学生】37103085
【培养】37103086,【就业】37103092
【院长邮箱】gy_yjsy@gzhmu.edu.cn